“换乘标志比原来清楚多了。”
(资料图)
6月28日下午
来自孝感的夏女士一家
在徐家棚地铁站
从武汉地铁8号线换乘5号线
沿着地面张贴的导乘标志
顺利到达5号线站台
武汉最大地铁站
每天22万人次换乘
徐家棚站为5、7、8号线三线换乘车站,车站总建筑面积7.4万平方米(不含物业区),是武汉市目前正在运营的体量最大的一座地铁车站。
目前,徐家棚站日均客流集散量约2.67万,换乘客流则高达22万左右。也就是说,每天经过徐家棚站的乘客大部分是为了换乘。
车站太大方向多
导致换乘时间长
车站呈“工”字形,地下五层结构,负一层为5、8号线站厅及商业区,负二层为5号线岛式站台和5、7号线换乘通道,负三层为8号线侧式站台和5、8号线换乘通道,负四层为7号线站厅,负五层为7号线岛式站台。车站共有出入口18个,已开放12个。
由于车站面积大、方向多、换乘路线长,导致换乘时间较长,比如多次有乘客反映,从8号线站台换乘7号线用时8分多钟,从5号线和8号线前往7号线的导向标志不够明显等问题。
优化换乘导向标志
提升暖心服务举措
据介绍,徐家棚站标志改造秉承“标志简化、指引清晰、便捷出行”的原则。结合车站站厅大、分叉点多的特点,更新标志做到长、大,连续指引还能“拐弯”,以增强主要方向流线引导。
“我们希望统一换乘路线,培养乘客换乘习惯。”负责标志改造工作的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客运三中心工程师邓汝龙说,车站换乘客流大,途经5号线换乘空间小,为避免流线对冲,减少乘客换乘时间,目前利用夹层空间优化8号线到7号线的换乘路径,避免乘客绕行至5号线站台换乘。
截至目前,徐家棚站共设有吊挂类、贴附式、悬挂式、嵌入式、门架式和灯箱六大类标志,共计1600余处。
武汉地铁5、8号线徐家棚站值班站长聂珊珊介绍,车站设计出“乘车路线指引板”“车站简易布局图”“乘车路线卡”等一系列标志优化举措,并推出一体化联动引导的便民服务,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。
据介绍,下一步,武汉地铁将在徐家棚站等站试点VR等技术手段,探索推出便捷乘客出行的方式方法,让乘客坐地铁更加方便。
长江日报出品
采写: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曾斯 袁永华
摄影:记者李永刚
来源:长江日报